【晴報專訊】灌輸正確的理財概念是父母都關心的課題。有保險機構推出親子理財棋,以人生不同階段的需要為情景,讓孩子體驗如何運用金錢和獲得保障。過程中,有孩子瘋狂購物,有的卻偏愛儲蓄,參與的父母都看到子女的消費行為,以及一些性格特點。
這副名為「小財俊大智慧」的理財棋,共有六隻角色棋子,代表六個家庭崗位 角色,即「爸爸、媽媽、哥哥、妹妹、爺爺和??」。每個角色都有該階段需要做的事,例如爸爸買電視、媽媽買雪櫃、哥哥妹妹上樂器班、爺爺??到法國旅行 等。遇到這些消費卡時,該角色便會特別獲得向前多進一至兩步的優惠,以增加最快到達目的地的機會。此外,但凡儲蓄、購買保險和行善,也獲得優惠。遊戲的目 的,是讓人知道不同階段都有其需要消費的事項,以及購買保險避免意外的重要。
豪爽消費也愛進修
七歲的謝承圻是典型的消費主義者,把所有金錢用作購物,購買單車、智能手 機、平板電腦、上樂器班等等,最後只剩兩個金幣。媽媽說他向來豪爽,模型公仔喜歡便買,即使模型外貌相若也會心動,媽媽曾勸說:「想一想才買吧!」承圻也 不予理會,只管說:「好想買啊!」「需要」和「想要」他似乎不懂分辨,率性的他在遊戲當中一共買了11項東西,錢包只餘兩塊錢也覺得無所謂。媽媽不時提醒 「應使則使」的道理外,也發現遊戲中兒子會購買「樂器班」、「語文班」等,更明白購買「參考書」能多走一步,「他開始明白原來進修是對自己是有益的,也是 必須做的事。」
儲蓄和保險的重要
十歲的姊姊謝旻殷與同齡的好友唐詩潁同樣偏愛儲蓄,前者最後剩下十個金 幣,後者更儲蓄了21個金幣,有機會一次過向前進21步。唐太說:「她很想勝出,知道原來儲蓄真是有用的。」一向知慳識儉的詩潁,遊戲中購買了意外保險及 醫療保險,因為持有這些卡能免罰停一次。唐太說看到女兒謹慎與體貼的一面,「她購買了毛公仔,說可以陪伴我。」遊戲中,媽媽們都看到子女的消費行為,大家 更會為彼此所購的物品而討論,吱吱喳喳中摸索出金錢的價值。
坊間推多款理財棋
如何教育孩子理財向來都是重要課題,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(積金局)及 廉政公署也有推出理財棋。其中積金局的理財棋色彩豐富,於20間幼稚園進行遊戲工作坊,從日常行為中灌輸儲蓄與消費的道理;廉署的理財棋對象則是高小學 生,以教案方式上載於網站,讓老師於德育課向學生講解儲蓄及消費概念。不同的理財棋,目的是讓孩子在玩樂中,學習處理金錢的道理。
撰文:馮淑嫻(lydia.shfung@gmail.com)
編輯:余敏
設計:鄧俊明